2022年10月12日物联荟早新闻



一、【物联网头条】

工信部启动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12个城市入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确定杭州、武汉、成都、宁德、南通、潍坊、合肥、株洲、广州、深圳、包头、齐齐哈尔等12个城市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增强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试点城市要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数智赋能和政策支持,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平台、金融机构等协同联动、竞合共生的生态发展格局。通过试点,探索形成“遴选试点—加强指导—资源倾斜—滚动评估—持续优化—推广应用”的工作推进模式,树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标杆,推广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杭州等12个试点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较好、集群化特征明显,已经集聚了“链主”企业和大量关键配套企业,具有较强的区域带动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省市加强协同,在供需对接、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予以推广。

二、【智慧城市】    

重庆:到2025年底建成充电桩超24万个,新建小区充电桩覆盖率达100%

近日,据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现已印发《重庆市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 2025 年底,重庆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效率、技术能力、覆盖率在西部地区达到领先水平。建成充电桩超过 24 万个,新建小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 100%,中心城区具备条件的公共车位实现充电桩全覆盖,超快充网络、换电网络寻站半径原则上不超过 5 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其中,超级充电桩覆盖率超过 20%,加氢站满足车辆运行需求,充换储综合能源站广泛推广;培育 1 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头部企业,建成国家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科研及产业化平台;率先建成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应用平台;建设车路协同道路超过 1000 公里,新增智能网联路测设施超过 1200 个,累计启动超过 500 公里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三、【工业互联网】

天津印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中西医并重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力争到2025年,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天津提供有力支撑。

四、【智能终端】

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和联发科技完成业界首个DS超短帧技术外场验证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中兴通讯和联发科技在江苏徐州,率先完成业界首个DS 1ms超短帧技术的外场测试验证。本次验证基于江苏5G商用现网,使用中兴通讯5G网络、联发科技5G工程样机,在室内场景完成该技术的试点,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端到端双向用户面平均时延4.2ms,业界首次中低频5G商用网络达到低于5ms的时延性能,相较2.6G公网,时延降低54%,同时叠加slot重复、低码率MCS(调制与编码策略)等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功能,可实现99.99%的数据包时延在6ms以内的保障能力。DS 1ms超短帧是以0.5ms为间隔进行上行、下行数据传输机会的转换,可有效缩短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等待时间,更好地满足工业机械臂控制、天车远控等业务对5G网络的确定性需求。中国移动研究院一直积极主导研究和推动该技术的完善和成熟,前期已完成3GPP标准中DS超短帧TRS(跟踪参考信号)的完善、室内外同频异帧结构组网方案可行性论证、以及交叉时隙干扰规避系列创新方案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产业先后完成DS超短帧实验室和外场试点,在验证基本性能的同时,验证了帧头偏移降低交叉时隙干扰影响的创新应用方案,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端到端产业成熟和规模商用落地进程。

五、【智能网联汽车】

上海市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APP正式上线,推动交通生活“一码畅行”

近日,“MaaS‘出行即服务’随申行公司揭牌暨随申行APP1.0上线仪式”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指挥中心召开。上海市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APP正式上线,据了解,“公共交通”服务目前覆盖全市1560多条公交线路及17条轮渡,市民还可以在APP内报名“随申码”乘地铁招募活动,成为5万名白名单用户即可在11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指定闸机刷“随申码”乘坐地铁;“打车出行”服务则依托于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整合了全市优质的出租车司机资源;“上海停车”服务则覆盖全市4300多个公共停车场(库)和收费道路停车场、89万个公共泊位。除了实现上述出行服务外,“随申行”APP1.0版还能实现智能规划出行、实时位置信息、公交到站信息、社区医院停车等“一屏观”。市民可以实时获取公交车辆当前位置和即将到站的位置信息,智能规划出行方案,灵活选择出行方式。此外,出行服务覆盖从社区到医院等不同场景,满足广大市民的就医等出行需求。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随申码、乘车码等多码切换令市民颇感头疼,而“随申行”直击痛点,实现了防疫数据交互、多码整合“一码通”。进入APP就可以通过“随申码”一屏展示“乘车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融合的平台入口;打开“随申行”即可一键展码,无需切换APP或者重复扫描“场所码”;“随申行”也适用于“数字哨兵”的防疫保障要求,市民在进入商场等设置数字哨兵的公共场所时,可同样使用“随申行”一键展码,真正实现“一码畅行”。上海市交通委表示,MaaS生态圈将在2022年底推动三码整合在公共交通场景中全面应用,2023年底开始延展到“衣、食、住、购、娱”以及文体、健康等生活服务各领域,最终MaaS3.0将拓展出行服务至长三角等其他区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出行生态圈建立。

六、【行业新闻】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市场主体十年净增超1亿户,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平均增幅12%。其中,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加至5100多万户,接近美国和欧盟企业数量之和。千人企业数由11.4户提升至36.1户。个体工商户从4060万户增加至1.09亿户,迈上历史新台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不足70万户增长至222.5万户,增长了2倍多。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从2012年底的1000多万户增长到4700多万户,翻了两番多,民营企业占比由不足8成提高到9成多。不仅数量增加,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大为增强,不断有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十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依然是吸引国际投资的热土,外商投资企业从44.1万户增长到66.8万户,增幅超过50%,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共同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

移远通信携手紫光展锐助力5G LAN技术实现商用,推动工业互联网IT/OT深度融合

日前,在移远通信、紫光展锐等产业创新力量的共同推动下,5G LAN(5G局域网)技术在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实现多个场景商用落地。作为R16定义的关键特性之一,5G LAN是实现工业互联网IT(信息技术)/OT(操作技术)深度融合的基础技术,对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5G LAN技术商用落地的进程中,紫光展锐率先发布的支持5G R16 Ready的基带芯片平台——V516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该平台,移远通信与紫光展锐通力合作,推出了5G R16系列模组,助力5G LAN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2022年度“新型工业数据中心”应用案例征集启动

此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公开征集的应用案例包括工业生产边缘型数据中心和数字赋能大中型数据中心两大类;在内容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在基础设施和IT等各层的新技术部署,在生产效率、绿色节能等方面给工业生产带来的效果,以及在传统工业生产改造升级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应用。

国汽智联与华为签署智能车载光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合作打造智能车载光的产业组织和平台,针对行业发展共性问题输出行业发展白皮书、研究报告等,通过组织行业智能车载光相关峰会、沙龙、论坛等产业活动,凝聚产业和代际共识,推动智能车载光相关标准和测评体系建设,加速产业健康发展,推动车载光技术和产品应用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为什么报名?

企业端:①帮助企业招投标政策加分、②帮助企业完善人才梯度建设、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人才端:①落户政策倾斜:获得高级技师或技师(且在省部级赛事中获奖)可申请直接落户、②高技能人才补贴: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初级工(五级)1500元/人、中级工(四级)2000元/人、高级工(三级)2500元/人、技师(二级)3000元/人、高级技师(一级)3500元/人。